为什么要搭建个人网站
我在后台写下第一篇帖子的标题,“为什么要搭建个人网站?”,是为了记录我的学习和科研吗?是为了分享让大家没耐心读下去的数学笔记吗?
是,但也不全是。
我盯着闪烁的光标,忽然意识到,驱动我的,是一种非常深刻,也非常普遍的心理需求——那就是,我们都需要被看见。
其实,这种渴望并不仅仅属于我。我们发朋友圈,精心挑选照片和文案;我们在抖音、小红书上分享生活的点滴;我们在知乎上输出观点,激扬文字。这一切行为的背后,不都藏着一个微小而坚定的声音在说:“嘿,我在这里,看看我”
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公式、定理和冰冷的逻辑打交道,大部分时间都在独自思考的数学系学生来讲,这种‘被看见’的渴望,可能来得更加沉默,也更加汹涌。从初中投入数学竞赛的埋头苦读,到现在成天与数学科研打交道,我的世界常常简化为一块平板,一台电脑,和无尽的演算。
所以啊,我的那个小小的网站,就是我为了“被看见”而开辟的一个数字空间。我可以在那里,从容地记录我对一个数学猜想的思考,分享我的人生哲学的感悟。在那个世界里,我是自由的,完整的,被看见的。
但是,当我把目光从屏幕移开,回到现实生活,一道鸿沟便出现了。
在线上,我可以字斟句酌,展现思维的全貌。但在现实中,我常常因为紧张而喉咙发紧;我有很多观点和想法,却因为不善言辞而选择了沉默。“社恐”这个标签,像一个无形的罩子,把我安全地保护起来,也让我孤立了整个世界。
我不想只活在那个由代码构成的,沉默的个人网站里。我渴望在真实的世界里,也能被看见。我希望我的努力,能被看见;我希望我的观点,能被听见;我希望我的认知,能被理解;我甚至贪心地希望,我的灵魂,能有机会与另一个有趣的灵魂,产生共鸣和回响。
所以,我来到了这里,来到了启航。
对我来说,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练习说话技巧的地方。它是我为自己搭建的另一个“网站”,一个通向现实世界的、有声的、鲜活的平台。
我希望在这里,学习如何组织我的思维,如何清晰地表达我的情感,如何让我的声音——哪怕会带着一丝颤抖——也能够被大家清晰地听到。我希望通过一次次的站上这个舞台,让自己习惯被注视的感觉,并最终能够坦然地站在这里,让大家看见一个完整的、真实的我。
从线上的个人网站,到线下的演讲舞台,这背后是我同一个,也是最朴素的愿望:渴望被看见。
最后,我想用一段我很喜欢的歌词来结束今天的演讲。 (放慢语速,充满情感)
敲响你仍然可以敲响的钟, 忘记你完美的祭品。 万物皆有裂痕,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。
我希望,我的光,也能从这里,开始照进来。谢谢。